2021-03-22 11:17:12
酿酒是传统制造业,如何把科技创新成果更好、更快地应用于品质提升、品质创新,其实是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。
“创新一直是是酒类产业发展的动力源。中国白酒3C计划、中国白酒169计划、中国白酒158计划,可以说这一系列科研举措,开创了中国酒类产业科技创新的新时代。”3月20日,中国酒业协会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暨2021年中国酒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天津科技大学举办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现场表示,智慧酿造的核心就在于,让传统的更传统,让现代的更现代。
“我们要让消费者知道中国酿酒业的科技含量,而不只是像厨师炒菜那么简单。”宋书玉指出,该研究院的成立,就是要让产业明确科技发展方向,明确坚守什么和创新什么。更重要的是,让消费者感受到传统产业和传统文化的魅力,也更切实、更充分地感受到科技的进步,感受到品质的创新、品位的升级。
据宋书玉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酒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推动下,科技动能向品质提升的转化取得了较大突破,比如:以现代生物技术提高传统大曲特殊功能的研究、白酒风味品质评价体系的应用、酿造过程污染微生物群落高效动态监测技术等。
此外,宋书玉透露,在即将正式发布的《中国酒业“十四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中,中酒协将系统规划产业科技创新战略,制定产业技术创新导向,充分凝聚和发挥产业各方力量,强化协同合作,深化酿酒产业科研合作模式,推进协会组织、科研院所积极参与、酒企团结协助的合作模式,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形成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协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合作共建的分享体系,全面提升科技贡献率。对特定功能性微生物选育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、酒类产品营养健康及食品感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、酿酒行业全产业链智慧化管理平台建立与应用等研究课题,争取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。
同时,“十四五”期间中国酒业还要加大对饮酒行为、饮用方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,开创酒业科技创新、技术进步、科研成果繁荣的新时代,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和美酒的多重追求。
宋书玉在现场分享了几组关于中国酒业现状的重要数据。
白酒产业成为酒业重要支柱产业,2020年白酒产业以13.71%的产能,实现了中国酒业69.86%的销售收入和88.47%的利润。而啤酒行业的收入仅为白酒的25.17%,黄酒行业的收入仅为白酒的2.31%,葡萄酒行业的收入仅为白酒的1.71%。
据宋书玉回顾, 1957年全国饮料酒产量66.94万千升(主要是白酒),到1978年白酒产量已达143万千升,1980年上升到215万千升,到1996年,已达到800万千升。2012年达到1153万千升,2015年达到1316万千升,2018下降到792万千升,2020年继续下降到741万千升。
宋书玉分析,虽然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出现了急速下滑,但是企业利润总额出现高速增长,且2015~2020年,实现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,酿酒产业优势产区的建设卓有成效,白酒产业逐步形成以仁怀市、泸州市和宜宾市等为代表的优势产区,泸州、宜宾和仁怀三大白酒产区完成全国白酒产业生产总量36.5%,全国白酒产业营业收入的62%,全国白酒产业利润的75.6%。
宋书玉指出中国酒业的五个科技发展趋向:一是生态酿造,开展酿酒自然生态、酿酒微生态体系研究。二是各美其美,开展基于多风味物质复杂构成美酒个性化研究。三是饮酒健康,开展多活性物质复杂构成的健康属性,以及适量、科学的饮酒态度和行为研究。四是科技价值,开展微生物多样发酵机理、风味、活性复杂体系、蒸馏、贮存机理的研究。五是智慧酿造,开展微生态复刻、优化技术、酿酒工程学及美酒感官风味学研究。
凤凰网酒业从现场获悉,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,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,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,宁夏中卫市委常委、副市长肖汉华,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广江,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卢双盈,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韩金玉,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路福平等出席开幕式。中国酒业协会、全国70余家科研单位和知名酒企近150位专家代表、天津科技大学2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。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主持开幕式。
论坛上,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白酒酿造技术研究进展、白酒品质提升、智能化白酒行业、数字化酿造创新实践等10余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,就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和分享,并对酒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、科技创新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。
活动上,何勇宣读研究院院长路福平、副院长杜小威、张翠英的聘任决定。
路福平在致辞时指出,中国酒业协会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将坚持聚焦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成果转化,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推动中国酒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。
来源:凤凰网酒业
推荐阅读
文章评论
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
登录注册
全部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