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1-15 17:24:23
从行业角度,2021年也是一个曲折之年,疫情反复无常,业态持续低迷,而过去的一年行业有哪些大事记,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总结。
社区团购划了一条抛物线
2021年是社区团购动荡起伏的一年。2020年-2021年初,社区团购站在上风口,在资本的热捧下,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、十荟团等社区团购公司拿融资拿到手软。
根据当时的说法,各大社区团购都放出了2021年的GMV目标,其中美团优选的年GMV为2000亿元,意味着要冲击5000~6000万的日单量;多多买菜今年的GMV则是锁定在1500亿元;橙心优选为1000亿元,兴盛优选为800亿元左右。
而随着2021年监管趋严,社区团购迎来“冷静期”。一些非主流玩家黯然退场,即使几大巨头日子也不好过。包括其中的巨头十荟团曾经上万人的员工团队,已缩减至不足1000人。
众所周知,社区团购对快消品行业影响很大,尤其是低价竞争的行为让企业和经销商苦不堪言。
而未来,社区团购的走势如何,还是未知,但这种通过亏损、补贴低价竞争抢占市场是非理性的,破坏了产业的生态平衡,肯定是难以持久的。
产品涨价成了主旋律
根据相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9月份,我国CPI同比增长0.7%,PPI同比增长10.7%,PPI/CPI出现了较大的剪刀差,在大宗商品大幅上涨的带动下,生产端原材料出现了大幅上扬,最终也导致了快消品行业的涨价潮。
第四季度涨价浪潮开始掀起,从海天味业官宣提价后,市场上各大企业涨价的消息接踵而至。其中代表性的有,青岛啤酒纯生终端供货价在山东省内从78元提至82元;华润啤酒勇闯天涯更换新包装后,出厂价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4元/箱左右;炒货龙头洽洽食品公告,对公司的葵花子系列等产品出厂价作出调整,各品类提价幅度为8%-18%不等,桃李面包也发布了调价通知,涨价幅度约3%-5%。
不出意外,中国食品饮料市场涨价或将在近两年内将持续存在。
拉闸限电是小插曲吗?
今年全国20多个省市发生了拉闸限电现象,一些工厂一周停三天开四天,有的停五天开两天。这波大面积拉闸限电对企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确实造成了较大影响。由于快消品行业是保质期短、快速生产及及时消费类产品,拉闸限电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。
从短期来看,拉闸限电会减少产能,但根据市场规律的供需关系,必然会提升产品单价,市场物价会提升。
从长期来看,产量下降,物价上涨,行业内低端落后产能出清,中小型公司逐渐退出市场,龙头公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。
未来,全球市场更加风云变幻,企业要想稳定持续发展,一是切实加强科技创新,提升核心竞争力,二是积极把握政策节奏,提升企业效益。
双十一“死”于2021
快消品企业的销售渠道都覆盖电商渠道,而电商渠道都异常重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。2021年的双十一存在感有多低,已经不需要用文字来说明了。但双十一为何会沦落至此,说法很多,但更加明确的说法一定是消费行业趋势的演变。
最早的双十一可以追溯至2009年,当年促销的规模并不大,销售额仅有五千万,27家品牌参与。到2010年,参与促销的品牌大爆发,共711家实现销售额9.36亿元。
2018年销售额达到2135亿,180000家品牌参与;双十一为什么火?四个字--低价策略。但是,和双十一的低价策略齐头并进的大有人在,直播带货、拼团购和社区团购快速崛起。在淘宝、京东等成熟电商无法持续提供低价的同时,直播带货、拼团购和社区团购采取直连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方式,减少了中间渠道,最终实现了进一步降价的目的。
双十一再也便宜不下来的同时,新渠道里天天都是更低价,月月都在打五折的局面已经形成。这个进程在2021年的双十一彻底展露了出来。而双十一作为零售史上最知名的历史名词之一,也快死在了这个冬天。
亏损、下滑,大卖场集体没落
大卖场业态下行并不是2021年才存在的问题,也是零售行业发展早已面临的挑战。从第三季度数据来看,13家上市零售企业几乎都是亏损及微利状态,形式不容乐观。
永辉大卖场公布三季度财报显示,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收698.35亿元,同比减少3.9%;净亏损21.78亿元,上年同期净利润20.28亿元,由盈转亏;扣非净利润亏损18.28亿元,同比下降220.33%。步步高三季度报显示,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.62亿元,同比下降13.23%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-3569万元,同比下降1262.8%。
人人乐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,今年第三季度,人人乐实现营收11.41亿元,同比下降15.47%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.73亿元,同比下降78.53%。
曾经,卖场做为品牌的展示窗口,是兵家必争之地,而如今,商超关门的越来越多,原因很多,其中包括:其一,客流之伤:商圈分流,销售分散,卖场人流量在减少;其二,成本之痛:商超行业不是暴利行业,相对而言是微利行业,而消费者对于商超环境和硬件的要求不断提高,加上人员成本的提高,商超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;其三,供应商之殇:商超费用名目繁多,供应商苦不堪言,许多企业明确表示不运作商超系统; 同时我们要正视另一方面,商超不行了≠实体店不行了,这几年,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如火如荼,且不仅仅在门店数量扩张上突破,商品迭代和数字化能力也在不断提高。
巨头新闻永远是行业头条
8月17日深夜,公众号“新肉业”发布了一篇题为《万洪建: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》的文章。经《财经报道》证实,该文的署名不是别人,正是不久前被免去万洲国际执行董事等所有职位的万洪建,万隆的长子。
这一篇重磅文章迅速蔓延扩散,一时流言哗然,资本市场的情绪也明显受到波及。受贿1.13亿,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一审被判无期徒刑。
据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,2021年9月23日上午,被告人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,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;对袁仁国受贿所得财物依法予以追缴,上缴国库。
上市,今年都有哪些选手?
自2020年农夫山泉上市后钟睒睒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后,快消品行业上市的企业开始备受关注,即使IPO之路越来越艰辛,但行业每年都不缺选手。
2021年5月27日,深企东鹏饮料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锣声上市,成为中国功能饮料A股第一股。东鹏饮料股票代码:605499,发行价为46.27元/股。经过十三个涨停板以后,12月份收盘价已经突破200元/股,总市值已经达到了800多亿元。
6月2日,欢乐家在深交所敲钟上市,发行价4.94元/股,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,欢乐家报收于17.33元,上市近7个月以来累计涨幅252.95%。欢乐家当前总市值77.99亿元,在食品饮料板块市值排名47/106。
另外,食品饮料企业还有许多正在筹备上市,如卫龙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,离上市之路更进一步。
回望过去10年,快消品行业经历了 2012-2020年连续 10 年行业快速增长,2021 年在疫情、政策、动销库存压力、成本高涨侵蚀利润等多重因素下,出现了波动。那2022年会是转折年吗?我们拭目以待。
来源:赢销力
作者:史顺海
推荐阅读
文章评论
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
登录注册
全部评论(0)